查看内容
新闻中心

争夺定价权 原油市场上演三国杀

2020-04-13 11:46| 发布者: admin

来源:红星新闻

由沙特主持召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紧急会议于北京时间10日凌晨结束,会议达成了初步减产意向。

各产油国达成一致,将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天减产1000万桶,首轮减产时长为期两个月。之后7月开始,第二轮减产幅度每天800万桶,持续到今年年底。最后,从明年,2021年一月开始第三轮减产,幅度每天600万桶,一直持续到2022年4月。

减产规模不足国际油价暴涨又暴跌

尽管欧佩克与俄罗斯等产油国9日已经原则性达成减产协议,但市场人士认为,减产规模尚不足以弥补疫情带来的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下降。

其实,协议内容已经在收盘前几个小时,由欧佩克内部人员陆续透露给了媒体。最初,路透社援引两名信源说每天减产幅度最高可达2000万桶。因此,这个数字引发了油价大涨,美国西德州轻质原油WTI的涨幅一度飙升了12%。本来此前市场的预期就在每天减少1000万到1500万桶的区间,现在市场预期一下被调动到了预期的高位。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情况是,彭博社又援引欧佩克组织代表说,第一轮的减产幅度只有每天1000万桶,立刻,油价迅速跳水。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33美元,收于每桶22.76美元,跌幅为9.29%。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6美元,收于每桶31.48美元,跌幅为4.14%。

沙特、俄罗斯和美国

频频发声互相发难

继3月初沙特打响此次石油“价格战”第一枪以来,全球油价应声暴跌。随后,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三个产油大国,围绕减产问题频频发声,互相发难,并引发国际原油市场震荡。在此期间,这三方各自的考量耐人寻味。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国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率先掀起价格战。目标似乎直指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希望以打促谈,逼迫俄罗斯重新回到谈判桌并同意减产,将油价重新推回高位。此外,沙特也有意借此机会打压美国页岩油等高成本油气,扩大自身市场份额。

过去三年,俄罗斯与欧佩克合作限产,是减产最多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但让出的市场份额几乎都被美国页岩油抢走。在3月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希望俄罗斯每日再减产30万桶原油,这让俄方难以接受。俄罗斯也早就有意打击美国页岩油,而眼下受疫情影响,美国页岩油行业发展困难,俄罗斯正好抓住时机拉低油价,意图抢回市场份额。此外,良好的财政状况也增加了俄罗斯参与原油市场博弈的底气。

沙特与俄罗斯“打架”美国伤得最深

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多端,市场焦点一度从传统的石油产出国,比如沙特和俄罗斯,转移到新崛起的“玩家”美国。在“三国杀”的背后,是各石油产出国抢夺话语权的博弈。

美国不是传统的产油国,但是,在2012年前后,随着开采页岩油技术的进步,美国的石油产量猛增,从进口大国摇身一变为出口大国。

对于在国际石油市场新崛起的美国,老牌“玩家”不是没有想过遏制页岩油。在2014年年末,在美国能源署公布页岩油日产量达到897万桶后,沙特就发起了价格战,试图绞杀美国的页岩油。

在美国部分页岩油开采企业破产后,到2016年前后,为了应对全球石油过剩的现象,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成员国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成员国推动“限产保价”,给了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一丝喘息的机会。

自此,国际石油市场的玩家们从“楚汉”变为了“三国杀”:从最初的沙特等传统的欧佩克国家,到中途加入的非欧佩克国家俄罗斯等,再到如今在国际石油上已具备话语权的美国。

观察发现,在3月初,沙特发动了“自杀式”价格战谋求石油减产后,俄罗斯最初并没有妥协,反而是硬杠。俄罗斯财政部称,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10年内维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国家财富基金超过1500亿美元,可以在长期低油价的情况下动用。

沙特与俄罗斯掀起价格战,受伤最深的却是美国页岩油产业。由于当前油价水平已低于不少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成本,为保护国内页岩油企业,近日,美方与俄罗斯和沙特进行斡旋,希望早日结束价格战。

与此同时,美国一些议员仍在继续推动反欧佩克立法,试图以反垄断法把欧佩克及成员国置于美国司法部的管控之下,进一步向欧佩克施压。

目前来看,全球主要的产油国都已经达成减产协议,但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和油价会发生何种变化,还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 张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