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重庆建立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韦开平 黄然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措施,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还探索建立了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保证了全市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运行。
巴南区:“三级四方” 联管重处 构建油气管道长效保护机制
巴南区针对境内现有中石化重庆—綦江成品油输油管道1条,长32公里、经由3个镇街,有天然气长输管道3条,总长147.5公里、经由13个镇街,在完成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的23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阶段性工作后,主动作为,“三级四方” 联管重处,全力构建油气管道常态长效保护机制。
“三级四方”(三级:区安委会、区级部门、镇街,四方:综合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属地镇街)模式的联管联查联处油气管道保护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职能职责,及时解决油气输送管道与辖区村民、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
抓源头、强管控,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针对部分管道企业对管道安全日常管护不深不细,对非法占压管道及随意开挖等违法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有效制止,往往过分依赖政府,甚至在隐患整治上“绑架”政府的问题,区政府安委会委托区安委办、区发改委负责督促、倒逼油气管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源头风险管控力度。一是完善管护机制。督促各管道企业对管线详细摸排,完善了179.5公里管网电子光盘,对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及管道风险评价工作,将风险评价结果作为对每段管道进行风险管控措施和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的增补、修订等依据。并与区发改委和经由镇街对接,确保三方心中有数,脑中有图。同时,油气管道企业落实一线巡线员,分段专人常态化巡查,做到隐患排查全覆盖,不留死角和盲区,从而强化源头的风险管控。二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督促管道企业做好抢救物资、专业设施、监测施工设备、专家队伍等应急储备,扩大应急处置的范围,增加应急物资的储备,对管道分段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由区发改委对管道企业主体责任履行情况纳入每年中央、市属在区企业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由区政府安委会将考核结果在媒体、网络公布,并抄告其上级公司和主管部门,从而倒逼管道企业增强管道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四是完善约谈机制。针对部分油气管道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的实际,区政府安委办会同区发改委,按照巴南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完善油气管道约谈机制。
严查处、重震慑,亮监管执法的“剑”。私搭乱建占压是危及管道安全的“顽症”,未批开挖市政道路是引发油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的“罪魁祸首”。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发生3起开挖市政道路破坏油气管道的案件。区政府安委会联系安监、公安和检察等单位,亮出“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的利剑,对1起合法开挖,但隐患排查不到位而导致管道破坏的企业给予2.1万元行政处罚;对1起非法开挖破坏管道,但未造成较大后果的企业给予4万元的行政处罚;对1起非法开挖破坏管道,并逃匿现场,致使延误抢险救援时间达7小时40分,行为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的企业和主要负责人分别给予20.5万元、1.68万元的行政处罚,对1名直接责任者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对3起案件的严肃查处和广泛宣传,达到了“发生一件,查处一件,震慑一片”的效果,有力维护辖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重庆输气作业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推进企地联动保护油气管道 重庆输气作业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企地联动保护油气管道。通过强化企地联动,定期通过书函、会议等方式向重庆市各级政府汇报管道安全隐患及难点工作,赢得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业区管道点多线长,再加上经济开发区多,管道安全形势严峻,作业区认真分析形势,研究政府的工作流程、工作机制和相关文件,从源头入手,努力探索地方政府支持与合作的管道保护机制。
通过不断摸索、创新,逐步形成了企地联动“1234”长效机制:“1”——“1小时”突发事件处置汇报机制;“2”——管道调度机制、管道基础数据平台;“3”——(巡逻工、管护班、领导)三级责任传递机制;“4”——(市、区、镇、村)四级联防联治机制,全面开启了管道安全受控新篇章。
建立企地联动“1234”长效机制后,地方政府积极配合。由于反应及时,处置迅速,作业区先后成功制止了多起严重危及管道安全的行为。
形成企地联动“1234”长效机制后,作业区精细管理取得新成效,安全环保实现新突破,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党建工作持续加强。重庆输气作业区广大干部员工共同努力,使作业区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建设迈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